工廠圍廠綠化帶的作用與種植規范 二維碼
164
工廠綠地主要分為圍廠綠化帶、廠路綠化帶、管理區(廠前區)綠化、生產區綠化、園林小景。今天我們先聊聊圍廠綠化帶,廠路綠化帶、管理區(廠前區)綠化、生產區綠化、園林小景。后面我們另文介紹。
圍廠綠化帶,也叫工廠防護林帶,設置在廠區周圍及工廠的生產區、生活區、管理區之間。 圍廠綠化帶,圍繞廠區規劃建造,對整個廠區能起到防風滯塵、凈化空氣的作用。位置適當,結構合理,可以把清風引入廠內,同時把廠內污濁空氣,按設計方向驅散出去。綠化帶規劃建造在生產區、生活區、管理區之間,能起到防護隔離作用,使各個功能的分區互不干擾,又互相聯系,形成合理的綠化系統。 圍廠綠化帶的位置,基本上沿工廠圍墻建造,以高大的喬木為主,于喬木行間配置灌木。一般情況下,可在圍墻內外備種植喬木3~5行。依樹種不同,喬木的株行距為2x2米或2x3米,綠化帶平均寬度10米左右。 設計圍廠綠化帶時,首先要掌握當地的季風資料,了解冬季、夏季的主風向、風力及沙塵的來源。在季風吹來的方向,即綠化帶與主風向呈90疫垂直角地段、綠化帶應適當加寬,或與生產區、生活區綠地結合,形成樹叢或樹群。這樣種植,防護效果較為理想。其它側面,綠化帶可規劃單薄一些,沿圍墻種植喬木2~3行即可。風沙較大的平原地區,圍廠綠化帶的功能更加顯著。 圍廠綠化帶的方向,應該圍繞廠區轉折成環,這樣與主風向星正交的段落才不會太長,使之有的地段呈60度夾角、45度夾角、30度夾角,有的甚至與主風向平行。為了充分發揮綠化帶的防風功能,在綠化帶種植結構上應加以調整。在與主風向垂直的段落,樹木種植位置應交錯成“品”字形;在與主風向星45度夾角時,樹木應種植成行。 綠化帶在結構上要有一定的透風性能。透風量的大小,是以風力通過林帶之后減弱的程度來衡量,叫作“透風系數”。密結構的林帶透風系數小,疏結構的林帶透風系數大。實驗證明,密林帶對弱風具有較好的防護功能,而疏林帶對強風有較強的防護功能。因此,平原地區宜采用林帶的透風系數為0.3~0.4。 圍廠綠化帶的防風滯塵功能,一方面表現在背風防護面的風力減弱,風速變小,風沙變成清風;另一方面表現在背風防護面積的大小。林帶越高,防護面積越大。實驗證明,背風面在林帶高度2倍范圍內,風速降低60%;在5倍范圍內,風速降低40%;在10倍范圍內,風速降低20%;在20倍范圍內,風速降低10%。綠化帶的斷面結構,要求頂線和側線齊整。如綠化帶的斷面中間高兩側低,風沙過時,沿綠化帶斷面斜線迅速下降,防護功能不好;綠化帶頂線、側線呈齊整方形時,防護功能最好。 規劃建造圍廠綠化帶,是工廠綠化重要的一環,圍廠綠化帶好象工廠的衛士,護衛著工廠環境,使工廠環境潔凈、舒適、安全,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。 圍廠綠化帶,應選用葉片密集的樹種,或葉片表面粗糙多毛的樹種,防風滯塵效果更好。特別是平原地區,刮風時,塵沙漫天,對工廠環境污染嚴重,更應選用滯塵量大的樹種。
每平方米葉片面積滯塵量:榆樹12克,樸樹9克,女貞、大葉黃楊7克,刺、樹、臭、構樹6克,法桐、泡桐、桑樹、紫薇5克,毛白楊、樹、國槐、立柳、垂柳、白蠟等3~4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