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林綠化植物造景類型與特點 二維碼
217
(一)皇家園林的植物造景 以康熙、乾隆兩世為代表的清代,其園林建設達到了輝煌時期。 在大內御苑中,建筑偏多而植物偏少,多數僅是取其意境或者內涵,以疏朗種植為主。例如在四臺院式建筑的中庭植玉蘭、牡丹、石榴等,取玉、富、多子多福之意。色彩上常以鮮艷的紅、黃色為多。紅色表示喜慶,黃色顯示尊嚴,是皇族的特有色。在形式上,有地栽,庭院中布置盆栽在臺階回顧兩側,或將宮室瓶花置于 客廳、書齋內,使園景更加美麗而豐富季相變化。 (二)私家園林的植物造景 私家園林是指由園主根據自己的愛好、情趣、學識、修養與地位而興建的兼有生活、游常、顯赫的宅園。在明清以后私家園林發展很快,以江南私家園林為典范。 私家園林的風格和內容取決于園主,其植物品種的選擇與配置也因人而異,因此有了極為豐富多彩的私家園林植物景觀。加之南北方地理氣候條件差異很大,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觀特色。如北方的宅園里,多植以槐,榆、棗、柿、丁香等等;而南方的宅園里則多種梧桐、桂花、女貞、 梅花 、竹子、石榴等等。江南私家園林的主人多為文人雅士,在植物配植上則以隱喻節操高尚的松、竹、梅、蘭、菊、荷為主調、體現出“松長青,竹君子,菊凌霜,梅傲雪,蘭幽香,荷自治”的賞花 情趣 (三)寺廟園林的植物造景 寺廟園林是指包括庭院、苑、圍和風景點在內的利用各種造園要素,服務于宗教或具有宗教性質的建筑及它所屬的外環境的總稱。其植物選擇與配置既要獲得一種芬芳雅麗的意境,又能滿足經濟實用的需要以及宗教理念的追求。一些與禪宗思想吻合的植物,在寺院中廣泛種植。如菩提樹具有“鳥不矢遺,葉不染塵,蜘蛛不 結網”的特點,這是佛門所追求的,它能使心潔凈而悟道,據說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悟出菩提正果的;銀杏、蒼松翠柏、構木可以生長到數千年不死,生長周期都在千年或幾千年以上,它們能形成永久性的寂靜修行佛教磁場。夏季松、柏、竹等古木垂蔭,清幽恬靜,讓人感受永恒的佛國世界,銀杏、七葉樹在秋季一片金黃燦爛,猶如佛國圣輝普灑凡間;荷花出淤泥而不染,灌清漣而不妖,兼有洗心、養心的功 效:梅、竹、山茶花使人忘卻煩惱,更能給人以啟示,蘋果樹、蓮、松柏類、銀杏、玉蘭、桅子、竹類、縣花、蘭、文竹、萊莉花、人心果等植物可渲染佛教徒“欲求菩薩一切行愿,先當發起菩提之心”的氣氛,具有“心法”、“心果”的象征意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