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竹 二維碼
538
別名廣竹、光竹、柄竹、胖竹、石竹等。 (1)形態特征 桿高10~15m,胸徑4~8cm,淡綠色,稈挺直,新竹微被白粉。老竹節下有白粉環,中間節間長20~30cm。分枝以下稈環不明顯。稈壁在放大鏡下可見豬皮狀小凹點?;X鞘無毛,淡黃褐色或肉黃色,有綠色脈紋及棕褐色斑點或小斑塊;無籜耳及繼毛;籜舌綠色;籜葉帶狀披針形。每小枝2~6葉,葉片披針形,長6~16cm,寬1~2.2cm,筍期長,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。
(2)分布習性 主產長江流域一帶及河南、山東等省,以江蘇、浙江為多。適生于平原、河灘、山地丘陵等土壤深厚肥沃的立地環境;有一定的耐膺薄干旱能力,并能耐水濕。 (3)載培管理 多以母竹移栽方法造園。移栽季節從秋后至初春均可進行,但以3月上旬為好。母竹栽植密度以2~3株/m2為宜,均勻栽植。苗圃繁殖時,栽植密度100~200株/畝,一般經5年左右培育可滿園。因其鞭根分布較淺,所以有條件的要加蓋客土。 (4)觀賞特色 觀筍和觀姿為主。竹筍潔凈挺拔,筍期較長,籜葉呈彩帶狀下掛飄舞,非常靚麗。另外,其竹葉因生長季節不同呈現濃綠色或稀疏的黃綠色變化,因此其景觀季相變化明顯。 (5)因林造景 可以營造各種竹林和竹徑景觀,或與山石、水面、喬木樹種、建筑等配置造景。江、浙一帶農村多于房前宅后栽植,以供經濟實用及環境綠化。 (6)其它筍略帶澀味,經水煮后食用鮮美。竹材有多種用途,是制作農具柄的優良材料。但蔑性較差,一般不用于編織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