倭形竹子 二維碼
211
1、形態特征 桿高0.5~2m,地徑0.5~1.5cm,灌木狀。幼稈微被白粉,節下具白粉環。下部桿正常,節間長10~20cm。稈環平,中上部稈稈環突起并呈膝狀屈曲,以致各節間作“之”字形曲折。稈篷早落,黃綠色轉棕黃色,初具白粉;籜耳由篷葉基部延伸而成,微弱,具有數根纖細繼毛;籜舌高約1mm,平截;籜葉三角形,反轉,新鮮時為玫瑰色,腹面粗糙。每節3分枝,小枝短,也呈“之”字形曲折,通常每小枝具葉1~2枚。葉片長卵狀披針形,長5~15cm,寬1.5~3cm。筍期5月。 2、分布習性 自然分布于廣東羅浮山、海南山區,生于高山叢林下,喜涼爽濕潤氣候。安吉等地有栽培。 3、載培管理 以母竹移栽方法繁殖,繁殖能力較弱。根部分布深,移栽時很難帶土,因此容易影響移栽成活率。栽培管理中選擇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壤,并注意遮蔭,營造陰濕涼爽的生態環境。 4、觀賞特色觀桿為主。植株矮小,竹稈上部呈“之”字形曲折,筍期尤其顯得珍奇美觀。 5、園林造景適宜于上部有高大喬木遮蔭的水面山石旁配置。也適宜于盆栽或制作盆景觀賞。 6、其它種源數量甚少,尚處于保護、繁殖種源的階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