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竹 二維碼
1036
別名黃白竹、擺竹、淚竹等。 1、形態特征 稈高5~8m,最高可達15m,胸徑2~5cm, 最粗可達10cm,中部節間長40~50cm。幼稈深綠色,無毛,節下方明顯具白粉。老稈漸轉為綠黃色或黃色,并常具不規則的褐紫色斑點或斑紋。稈環隆起,高于籜環。稈籜早落,淡桔紅色、淡紫色或黃色,具黑褐色條紋,被白粉和刺毛,無斑點或有時具有細小斑點;籜耳較小,由篷葉基部延伸而成,鐮形,具少數放射性繼毛;籜舌高約2mm,先端具白色短纖毛;籜葉三角形,開展,綠色或帶玫瑰色。每節3分枝,平展,通常每小枝僅具葉1~2枚,葉片橢圓狀披針形,長8~22cm,寬1.5~3.5cm。筍期5月。
2、分布習性 產湖南、廣東及廣西等地,浙江安吉有 引種栽培。分布海拔300~1200m的山區,多生于常綠闊葉林內,組成第二層林木,耐蔭性強。在強陽光照射的干燥立地環境下生長矮小。 3、載培管理 通常采用移植母竹造園。移栽季節以早 春的2~3月以及長江流域的梅雨季節為好。栽植密度以3~5株/m2,叢狀栽植。苗圃繁殖時,栽植密度100~200株/畝,一般經4~5年培育后可滿園。 |